一、前言

华中科技大学开放原子开源俱乐部(以下简称“俱乐部”)最早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师生组成。成员来自多个学院和不同高校,秉持“开放、共享、协同、贡献”的开源精神,积极参与和推动开源项目发展。 为进一步促进俱乐部各 SIG(Special Interest Group,兴趣小组)的长期建设与传承,规范化建立从普通成员到骨干成员的晋升通道,特制定本《开放原子俱乐部骨干成员晋级指南》。

二、成员分级

普通成员:已加入俱乐部大群,但未参与某一 SIG 的日常工作,仅以学习、旁听为主。

SIG 成员:明确加入某一 SIG,参与该组的日常活动与任务分工。

骨干成员:通过 SIG 面试及贡献考核,加入俱乐部飞书组织,正式进入 SIG 核心层,承担 SIG 的传承与管理任务。骨干成员参照俱乐部骨干成员管理规定进行管理。

三、晋级流程

  1. 兴趣选择

普通成员可通过 SIG 分布图、俱乐部公众号、俱乐部官网及 GitHub,了解各组方向、任务与仓库。

成员可自主联系对应 SIG 组长,表达加入意向。

  1. 前期贡献
  • 在正式面试前,鼓励普通成员对该 SIG 仓库进行开源贡献(提交代码贡献、文档完善、翻译校对、测试反馈等 PRs)。
  • 参与前期贡献并联系SIG组长加入对应 SIG 的飞书外部群,可成为 SIG 成员
  • 前期贡献既能帮助成员熟悉项目,也能展示能力与热情。
  1. SIG 面试
  • SIG组长组织,形式可包括:

    • 技术问答或任务演示

    • 过往贡献情况评估

    • 对开源文化理解与团队协作能力考察

  • 面试结果SIG组长指导老师管理组反馈。

  1. 骨干认定
  • 面试通过的成员,进入骨干名单

  • 骨干成员需加入俱乐部飞书组织并正式加入 SIG 管理群,并承担 SIG 的日常事务、任务分工与新人培养职责。

四、考核与要求

技术贡献:在 SIG 对应仓库持续产出(代码/文档/维护等)。

责任承担:积极参与 SIG 活动,协助组长组织 SIG 内部事务。

传承培养:对新成员给予指导,推动 SIG 的持续发展。

考核机制:

SIG 组长定期统计贡献量,并参考仓库 PR / Issue 数据。

管理组定期回顾骨干成员活跃度,必要时进行调整。

五、激励机制

俱乐部骨干成员将得到优先获得以下福利

优先使用俱乐部物理资源(服务器,开发板等);

优先获得俱乐部报销参与开源活动的名额;

优先获得开源实习的推荐名额;

优先获得各种开源比赛的指导;

优先获得俱乐部指导教师的推荐信;

获得俱乐部津贴;

获得专属俱乐部域名邮箱;

六、附则

本指南在俱乐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,由俱乐部管理组与核心骨干负责具体执行。

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试行,根据实施效果定期修订。